第108节 (第3/3页)
他不知道话说出来会得罪李隆基,而是他知道会得罪李隆基,可依然要说。 不过如今张九龄已经认清了李隆基现在的心思,他改变了忠诚的对象,自然也就不必再固执于说那利于行的逆耳忠言了。 贺知章感慨:“知而不言为不忠。看来你已经有了新的主君了。” 贺知章浑浊的眼睛凝视着张九龄,长吁一口气:“你都到了这个年纪了,何必再掺和储位之事呢?神龙政变,唐隆政变,三庶人之祸……你已经吃过一次亏了,还不甘心吗?” “老夫所为皆是为大唐,老夫无愧于心。”张九龄目光清明,落地有声。 “老夫并非掺和储位之争,老夫是在为大唐寻明主。人择明君而臣,老夫为我的明主鞠躬尽瘁,又有何不甘心?” 张九龄想得很简单,从李隆基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而选择掀起三庶人之祸的那一刻,李隆基就不再是他的君了。 所以李隆基再昏庸,张九龄也只会在心中嘲笑他的昏庸,而不会再劝谏他了。 他所忠诚的从来都不是李隆基这个人,从入仕的那一日起,张九龄的志向就是安天下救黎民,他的志向从未改变过。 贺知章叹了口气:“你啊……” “我来是为了另一事。”张九龄看着贺知章。 “你离开了,朝堂中就再也没有人的资历能比得上李林甫了,圣人必定会再提拔一人制衡李林甫。” 张九龄双手交叉放于膝上,身体前倾,面上带上了一丝笑意:“你离开长安之前,向陛下举荐严挺之如何?” 贺知章和张九龄二人虽是文学上的至交,可在朝堂上贺知章却并不是坚定的张九龄党,贺知章秉承的态度一直是中立,这也是他能在三庶人之祸后还留在李隆基身边没有遭到贬官的原因。 可严挺之就是实打实的张九龄同党了,受了张九龄的连累,张九龄为相时,严挺之为尚书左丞,负责吏部选人,后来张九龄被贬后,严挺之受到李林甫排挤,贬为洛州刺史。 “严挺之。”贺知章沉思片刻,又摇了摇头,“他不是李林甫的对手。” 张九龄被贬没多久,严挺之就被李林甫排挤走了,那时候严挺之都不是李林甫的对手,现在严挺之已经年老体衰,更不会是李林甫的对手了。 “我知道。”张九龄笑了笑。 “我猜李林甫会把严挺之排挤到洛阳去。” 这还是李长安写信告诉张九龄的信息,通过卢绚被李林甫算计一事,李长安顺藤摸瓜,统计了一下这些年来李林甫看不顺眼的官员的下场。 然后李长安发现李林甫特别喜欢把他不喜欢的人弄到洛阳去。 卢绚就是被李林甫骗到了洛阳当太子宾客。 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以严挺之的资历,洛阳有什么官职可以让他担任呢?”贺知章皱眉。 张九龄却只是淡淡一笑:“你相信天命所归吗?” 贺知章疑惑地看向张九龄,不明白他为何忽然说这句话。 “今岁七月,洛阳能腾出东都尹一职。”张九龄淡淡道。 “东都尹?萧炅,我记得他是李林甫的人。”贺知章略微想了一下。 “七月……这又是什么意思?” 张九龄轻轻一笑:“这就是天命所归。” 贺知章一头雾水。 张九龄却只是笑而不语,他能这么轻松决定把自己的老命捆在李长安的车上,不仅是因为李长安符合张九龄明主的期盼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张九龄敏锐地察觉到了李长安身上的天命。 李长安开元二十八年忽然要在荆州大兴水利,还在二十九年春就把粮食往洛阳运。结果二十九年秋河北大雨雪,引起了水脉泛滥,荆州因为大修水利所以没有受到水灾……更不用提洛阳了。 李长安仿佛早就知道了洛水会决堤,洛阳会遭遇洪灾一般。当然未卜先知不可能,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巧合,可巧合就是天命。 张九龄觉得,这是因为天命在李长安,所以李长安才能在天灾发生之前误打误撞地做好了准备。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