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 (闽)清源军始末 (第3/3页)
个对手,虽然清源军势力很小,但是在赵匡胤眼中还是有点用的,所以他接纳了留从效的投诚。 但是就在赵匡胤的使者还没有到清源军的时候,留从效已经病死了,他的位置由他的侄子留绍礠继位,因为他没有儿子,这个留绍礠只是他的小侄子,他的大侄子此时在南唐出使没回来,在哪里可能做了人质。 但是留绍礠做这个节度使,很多人觉得都不满意,觉得这小孩一个能干啥,于是造反活动又开始了。 泉州牙将张汉思和统军使陈洪进(就是上面送黄绍颇人头联系王延政的那个。),他们决定造反,因为留绍礠能力一般,手里也没有兵权,所以张汉思和陈洪进造起反来那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。 不久就随便找几个人冲到了留绍礠住的地方,然后拉着送给李煜去了,他们继续跟着南唐混。 可以说张汉思和陈洪进很简单的级造反成功,而且基本上没杀人,这造反真轻松啊,呵呵。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这种团伙作案最早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分赃不均,心里不平衡。 要是扯到正规历史上,很多人看到这就会立马扣上一个“小农意识、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”之类的大帽子,其实这些事情并不能简单的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来解释,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很多的,但是我看很多的书中说道这一类的窝里斗,不管是起义军还是后来建立政权之后,总要拿出来这一个貌似万能的帽子扣在头上,这其实是有点问题的。 就像这一次的窝里斗,说实话和什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多大关系,他们窝里斗的原因就是最高权力,也不存在什么眼光局限、思维局限之类的,他们很单纯的目的,那就是最高的权力,他们为了最高权力,说白了就是心中的权力欲望指使下开始内斗。 当时陈洪进成了清源军节度副使,而张汉思却成了清源军节度使,当然在没有接到上面的诏书的时候,还是称为留后的。 可是虽然张汉思是第一把手,但是实际的权力却都在陈洪进的手中,陈洪进才是这里名符其实的第一人。 这让张汉思不舒服了,其实不舒服的不一定是张汉思,史书上记载,他的儿子们看不惯陈洪进。他们担心将来张汉思死了之后,他们啥都得不到,所以就想着现在干掉陈洪进,将来张汉思死了之后,清源军就是他们的。 他们想要把这个最高权力夺回来,所以有一天,张汉思的儿子们就给陈洪进发了一个请帖,希望陈洪进能过来大家聚一下,当时陈洪进还不知道这是一个鸿门宴,也就来了。 但是他到了之后不久,史书记载貌似是发生了地震,在两边的伏兵还没有出现,结果趁乱就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洪进陈洪进一听这还得了,急忙跑出去逃命了,这一次陈汉思和他的儿子们计划失败了。 可是陈洪进不是一个束手待毙的人物,他要反抗,要为自己找一条活路,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小点子,这方法简单多了,他趁着张汉思不注意,就拿了个大锁,把正在屋里吃饭的张汉思锁在了屋里,不让他出来,随后控制了清源军,对外宣称:“张汉思年纪大了,不能处理政事了,所以他把清源军交给我了,你们以后都跟着我混吧,不愿意的砍脑袋。” 平时都是陈洪进在处理那事情,现在大将们听说这件事也没觉得奇怪,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发生兵变了,但是这一切都是十分平静,和当初他们造反赶走留绍礠一样。 就这样,陈洪进成了清源军的节度使,陈洪进找到了赵匡胤,希望能够继续跟着赵匡胤混日子,赵匡胤十分的欢迎,不久册封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。 陈洪进做了清源军节度使也是很小心的,他和李煜一样想尽办法搜集财物送给赵匡胤,就是想着将来能够在赵匡胤的心中有一个好印象,不至于被灭了。 而赵匡胤因为重点不在清源军,所以陈洪进还能再过一段土皇帝的日子。 但是后来南唐没了,他就撑不下去了,不久赵匡胤给他传信:“你在汴州的房子我给你盖好了,你来看看满意不满意?” 陈洪进知道他已经没机会了,于是准备到汴州养老,但是这时候赵匡胤死了,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,陈洪进又赢得了一段时间的缓冲期,但是这个所谓的缓冲期不能改变陈洪进最终的命运,最终他还是在赵光义的要求下,到了汴州,随即献出清源军,开始在汴州养老,至此清源军两州十四县,十五万户百姓,全部归入了大宋的管理之下,清源军最终消失,而福建也全部回到了中原的统治之下,闽国存在的最后一点痕迹也消失了。 陈洪进最终封了一个国公,在汴州养老,活了七十二岁,自然死亡,也算是不容易了。(未完待续)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