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刀十六国 第444节 (第1/2页)
李跃干脆让苻丕侍读,拜梁国最博学的刘尚为师。 质子送了,国书也送了,但上庸、河套却还在拉扯之中。 苻坚一会儿说正在迁徙百姓,一会儿有流民作乱,一会儿百姓舍不得秦军走…… 弄得挺像那么一回事。 李跃当然知道他的心思,苻坚对开疆拓土异常执着,吃下去的肉,怎肯轻易吐出来? 借着这个时机,西线将士全线休整几个月,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。 同时派使者申斥苻坚。 苻坚年纪虽轻,脸皮极厚,能拖就拖,想出各种理由推辞,不是哭穷,就是各种困难,要大梁宽限些时日,反正就是不归还土地。 李跃也没指望他真能归还。 土地终究还是要靠刀兵争来。 这么一来回,转眼秋收就到了。 吕光、桓伊的两万骑兵回返邺城,没有任何收获,拓跋什翼健一见梁国出兵,拔腿就跑。 两人稳妥起见,不敢深追,所带粮草也不多,只能退回。 今年秋收一大亮眼的地方是辽东。 西汉时辽东下辖十八县,辽西郡下辖十四县,疆域极大。 虽然这时代的辽东很多地方都是大沼泽,不过这些没难倒周牵,发动奴隶填平了一些小泽,造出的耕田异常肥沃。 种出的粮食蔬菜产量比中原多四成以上。 加上燕国开垦的田地,不算老百姓的收成,仅奴隶们的屯田就收获了三百多万石粟。 粮食倒是其次,关键辽东物产极其丰足。 皮货、药材、名贵木材大量从海路输入中原。 历史上,北美大开发,沙俄东进,都是受到毛皮贸易的驱使,有利益的地方自然不缺人。 恢复五铢钱后,大大刺激了梁国的商业。 辽东跟着也繁荣起来,豪强们不能圈禁土地人口,目光也就放在生意上。 自己组织商队,租借海航司的船舶,深入辽东。 深山老林里面的野人也是奴隶的一大来源,身强体壮,只要吃饱,一个能顶两三个百济倭国来的奴隶,成为抢手货。 今年虽有几地发生水灾,但并不影响总体收成。 除了粮食丰收,紫蒙川的牛羊也出栏,还有沧州、青州等沿海之地的干鱼,一船又一船的输送进邺城。 今年算是羯赵覆灭以来,最安稳的一年,虽有出兵,却基本没有什么大战。 眼看草原上捞不到什么油水,今年的狩猎被取消,李跃让将士们轮流休沐,回家陪陪父母妻儿。 李跃也准备给自己放放假,却不料一封急报从东海而来。 海船遭遇一场风浪,诸船离散,不过卢循所在海船随波逐流,发现一海岛,位于百济、倭国之间,当地土人名之曰耽罗。 卢循士家子出身,一眼就看出此地的重要。 北面是百济,东面是新罗,南面是倭国。 若能以此地建设军港,为水军中转补给,日后可凭此岛攻略三国。 奏表末尾,还附了一张地图,大致描绘出耽罗所在。 李跃一对比,不就是后世的济州岛? 虽然梁国大力发展海航,但还处于摸索阶段,海船动辄遭遇风浪,掠夺百济、高句丽问题不大,但掠夺倭国、新罗则有些鞭长莫及。 如果有耽罗作为中转站,一切就都不是问题。 李跃记得倭国盛产金银,似乎就在耽罗南面的九州大岛上,反正离的也不远,有此地作为前出之地,倭国就逃不了大梁的手掌心。 卢循这小子还真是一员福将,难怪历史上能跟宋武帝掰掰手腕,历史上他们这一伙儿海贼也是占据舟山群岛,攻掠江东…… “升卢循为耽罗督,横海都尉,留驻当地,负责建设军港城池,辽东物资全力支持耽罗。”李跃心情大好。 国运来了,挡都挡不住,缺什么来什么。 中原最缺的就是金银铜等金属,有了倭国的矿藏,能进一步支持梁国的五铢钱体系。 五铢钱与黄金绑定,黄金越多,经济就越稳定,越发达。 不过转头一想,其实这些东西从古至今都在,只是很少有人抬头望向海洋。 华夏历来重陆权而轻海权。 唯独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跃深知海洋的重要。 即便不下南洋,东海一定要牢牢攥在手里,大梁至少要开这个头。 “耽罗的确位置极佳,有此地为基,事半功倍,臣建议派出使者,察探倭国风土形势,或能再收奇效。”崔宏拱手道。 派出使者就是交流,倭国什么档次,还要李跃先派使者去找它?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