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刀十六国 第394节 (第2/2页)
上栽个跟头也在情理之中。 没有粮食,秦军想打也打不成,只能退回汉中。 这一战暴露出氐秦国力不济的弱点。 不过苻坚不是轻易放弃之人,在关中、汉中、陇右大力屯垦,准备秋收之后,再来一次…… 蜀中就像一个无底洞一般,消耗着氐秦的国力。 李跃求之不得,为了刺激苻坚再接再厉,特意下了一道诏令,“苦口婆心”的劝他罢手,蜀中沃野千里,钱粮广盛,人口众多,不是你苻家能染指的。 苻坚以吞并蜀中为国策,既然是国策,肯定不会轻易掉头。 否则前期的投入全部白费了。 苻坚兵败也让李跃意识到江东还是有些实力的,进攻不足,防守绰绰有余。 江东士族们不想北上,但一旦北国南侵,他们也会玩命抵抗。 大梁的国策一如既往偃甲息兵,夯实国力,积累钱粮。 厚积到一定程度,自己就会喷发。 眼看春耕就要到了,江东迟迟不肯交人,李跃逐渐烦躁起来,“敬酒不吃吃罚酒!” 让江东交人,意义深远。 桓温肯定也意识到这一点,争的就是人心,而人心就是正统。 “陛下可令王景略陈兵汉江,袁真邓遐驱兵濡须,威慑江东!”常炜拱手道。 “倘若桓温还不交人,又当如何?” 这么长时间,已经来来回回交锋数次。 “如若不交,那便强攻荆襄!”常炜一反常态的支持大战。 以他的水平,自然能看清水下面争的是什么。 交出范温,等于斩断了关东士族豪强最后的念想。 想要威慑别人,就必须拿出要打的气势来,桓温不是傻子,江东士族也非蠢材。 “传令,除骁骑军以外,其他诸军邺城集结!”李跃然其言,先把声势弄起来。 第五百二十章 偏安 “梁国应是虚张声势而已。”谢安看完了案牍上一堆竹简之后,有了评断。 “狄梁向来贪得无厌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,我军加固防守,凭水军之利,应当可以挡住北军进犯。不如借此机会,诱出袁真水军,于濡须水聚而歼之,去国家一害。交出范温,朝廷颜面何存?此举大伤远人之意,自此之后,人心尽失,北地非复国家所有!”王坦之拱手道。 “如今朝廷还有心力管北方吗?桓温步步紧逼,只怕下一步就要行废立之事。”司马昱满脸愁容。 董卓为了立威,废了少帝,汉司马师为了篡权,废掉了曹芳。 权臣的路数都是一脉相承。 建康朝堂上,王与马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谢安受到司马昱的大力提拔,参决国事,不过相对应的王坦之也收到了重用,升为散骑常侍。 盛德绝伦郗嘉宾,江东独步王文度。 前者说的是郗超,后者则是王坦之。 司马家大力笼络王谢两家,也是为了司马家的江山,如果这两家都站到了桓温那边,江东就要变天了。 所以摆在司马昱头顶上的难题不是范温,而是桓温。 “此事原本就是大司马决断,此次梁国出兵,必取荆襄,就让大司马与梁军斗一斗!”司马昱不慌不忙的摇了摇麈尾。 靠江东是奈何不了桓温了,但如果梁军与荆襄军斗个两败俱伤,司马家的机会就来了。 范温逃奔建康已经三个多月,司马昱一直有意无意的避开此事,为的就是让桓温承受压力。 谢安道:“梁主励精图治,中原已不可取,今后天下格局,十年内三足鼎立,二十年内南北分治。” 这句话无疑决定了范温的生死。 北方该南下的都南下了,剩下的人摇身一变,成为梁人。 三足鼎立是最好的格局,南北分治也可接受,江东还可偏安二三十年,至于以后,天下事究竟如何,谁又能定论? 谢安跟很多江东士族一样,心中早已放弃了北方。 “二十年足矣。”司马昱无可奈何道。 江东这艘破船还能支撑二十年,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? 幸亏桓温北伐失败,如果成功,江东还有谁能阻挡他?司马家早就被扯下来了…… 此时此刻,襄阳城墙上,桓温正眺望江北,忧心忡忡。 汉水北岸,越来越多的梁军在集结在上流,数万民夫在打造渡江之用的竹筏走舸,木屑都顺着汉水流到襄阳城岸边。 汉水不是长江,达不到天堑的地步。 从新城郡抱着羊皮筏子不消半日就能冲到襄阳城下。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