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师君且先行! (第1/3页)
建安九年五月,也就是公元204年6月,江东的战事非常顺利。 黄祖的水战能力还要强过张允,再加上刘表派遣了十万大军,除了黄祖六万,刘磐两万以来,还另外派遣了数支小股部队渗透。 孙权虽然重用周瑜、鲁肃等有能力的人想要抵御黄祖进攻,甚至与刘璋配合反攻荆州,但终究是寡不敌众。 豫章郡到手,江东也岌岌可危,刘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非常高兴,精气神也好了许多。 五月初四,刘表在与贾诩商议过后,就已经在为称帝做前期准备工作。 不过贾诩认为,现在也仅仅只是对江东战事顺利,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够迅速把整个江东都拿下。 而且即便拿下了江东,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,至少预计三到五年才能平定。刘表如果等不及的话,应该再西破刘璋,打出威风,就可以称帝了。 只是江东好破,益州却难。 主要还是荆州水师本就强大,刘表增兵之后,十万大军对战的是孙权五万,有极大的兵力优势。 而益州长江上游不利于水军航行,水流湍急、地形狭窄、暗礁无数,所以荆州水师的长处发挥不出来,就只能选择从陆地上强攻。 但陆地强攻的话从荆州攻打益州难如登天,沿途崇山峻岭无数,险要关卡也无数,因此往西打巴蜀可谓艰难险阻。 历史上刘备分两路进攻,一路从葭萌关南下,一路从荆南入蜀,结果打了整整两年,可见一斑。 刘表虽然不知道后来刘备入蜀之路,却也知道攻蜀不易,因此非常犹豫。 荆州水师是强大,可陆军在颍川之战也看出来了,跟北方的精锐步卒完全没法相比。 打水战他可以有人多粮草多的优势把江东吊起来打,但步战,且还是山林作战,荆州可没有这样一支优秀的步兵军队。 不过就在犹豫不决的档口,贾诩却给了他一个建议——可以派那两个人去。 刘表听后果然大喜。 五月六日,于隆中乡教了两年书的沈晨接到了命令,刘表说今年茂才名额打算给他,希望他能够在荆州出仕。 初七,在给学生们上完最后一堂课之后,沈晨回到了学堂后院的住处,默默地收拾了行礼。 学堂外早有数辆马车等候,邓皮、沈奇等护卫帮他把行礼衣物搬上了马车。 后院的沈晨则洗了个澡,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士子儒袍。 他今年已经十八岁了,身姿挺拔,身高有一米八二,体态匀称,面貌虽然不是特别俊秀,却充满了阳刚之气。 一身青色士子儒服长衫,外面披了件大氅,腰间悬剑,缓缓走出了学堂门口。 此刻学堂外已经是数百位学生纷涌而至。 从前年到现在,他教授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上千位之多,常驻的也有一百多名,年龄从大到小,有些二十多岁,有些只有八九岁,俱都出自他的门下。 每一人他都叫得出名字,他们的面貌,性格,学问水平,甚至家庭情况,沈晨都了如指掌,关心入微。 其中就有很多家境非常贫困的学生,受到过沈晨的资助。 每个人都对他充满了感激。 站在门口最前面的学生有六个,分别是谢晖、张黎、胡沔、霍漾、吴当、吴涛,他们来得最早,当初在建安二年,沈晨第一次在眭亭的时候,开学时有四十多个学生。 但因为种种原因,四十多个学生来的来,走的走,都陆陆续续离开。特别是在沈晨参与了官渡之战后,消失了一年多的时间,学生们基本都走光了。 唯有这六个人,依旧每天前往学堂,即便学堂里只有王延这个学问一般的乡里教书先生,也时常会与他一起研习沈晨留下的书籍。 正因如此,这六人成为了沈晨门下最核心的六人,其余弟子以他们六人为师兄,称之为沈门六贤。 至于最近四年新招的学生,冒头者亦有数十人之多,都是学问颇佳之辈。 此刻众人站在门口。 沈晨笑着说道:“今日我已说过,暂时停办学业,诸子当归家研习,怎么还在这里?” 谢晖上说道:“师君,今岁又要离去了吗?” “是啊。” 沈晨微笑地看着他道:“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