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由陕入陶 (第2/2页)
系可以运输,有利于大兵团作战,但路程要多走不少。而北边清涧水一线,道路狭窄,部队在其中运转不便,数百年前,秦军就是在这里陷入埋伏,被晋军全歼,三名统军元帅被俘;但强在一线直达,轻军快速通过能起到出其不意不效果。客卿灶站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汇处,心里盘算着,决定兵分两路通过这段道路:一军走北道,迅速到达洛阳;两军走南道,从洛水河谷进入洛阳。成功的关键,是迫使韩军让道。 客卿灶让县尉在涧水谷口几处聚邑旁边安立一座大营,自己的幕府就设在这里的聚邑中。县尉感到完全不可思议,哪有安营不依城池,而设在河边的?但又不敢问,只得连声应喏。 看完地形,已是午后时分。客卿灶回到县城,睡了一个午觉,把幕僚们召集到一齐,向他们提出了自己想法。这个分兵前进的办法十分激进,两路分开后要取得联络十分困难,在进入洛阳前几乎是独立作战。但优点在于进军的速度加快。众先生反复推算,设想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策略,大家觉得心里有了底,根本的一条是,韩国目前不会派大军来截击,因此可以保证大军尽管分兵,也十分安全。 第二天,陕县的五百刑徒全部集齐,各乡里征调的基层军官也就位了。县尉带领他们前进到谷口,安排一个五千人规模的营地。这里有多个聚邑,都以土墙围绕。县尉在每个聚邑外安排两处营地,二五百主则驻扎在城中。营地虽然不甚齐整,但贵在简单实用。客卿灶看了大为赞赏,当即要求县尉所带的五百人临时当自己的亲营。这让县尉很是激动了一阵。 一边安排营地,严查来往的客商,只许进,不许出,断绝消息往来。 最先到来的自然是领着亲营的五大夫、公乘们,他们本来要入县城,却听说客卿已经前出到谷口,大为惊异,也不敢入城,直接到营城来找客卿。客卿灶也不嫌麻烦,一一向到来的五大夫和公乘们介绍了自己的想法,惟一的五大夫自然主持北边一军,两名公乘作为他的助手。南边一路,由一名公乘作为军将,领两名公大夫率领的五千人。 各县的刑徒都由各县配齐了基层军官,而千人将级的官员也陆续到达。客卿灶和五大夫将这些军队以最快捷的方式编组成军,不过两天,第一批五千人就编好出发了。 在这种编组方式下,谁到得快,谁到得慢,一目了然。第一批组建的五千人,是到得最快的,大家假定他们也是战斗力最强的。被编组到北线,由五大夫亲自率领开进到峡谷口安营扎寨。 第二批五千人也在一天后编成了,调入南线,被要求进驻到南陵安营,由一名公乘亲自率领。 第三批五千人只用了半天就编组完成,随即开进北道。与此同时,前往渑池的行人在队伍出发前先行出发。 下午,第四批五千人编组完成,同样由一名公乘率领进入南路。而一名行人也同时启程前往宜阳。按计划,此前进驻南陵的部队将前出到洛水河谷;而行人将在南线前军营中休息一夜,第二天驶往宜阳。 一切都在计算之中,当行人进入各自的城邑,请求借道通过时,大军已经出现在城邑的大道上。这时,韩方人员纵使想设置麻烦也不可能了。当北军完全通过殽函谷地,进入伊洛平原时,客卿灶率领着最后一支五千人的部队,押着辎重,进入了南陵。 客卿灶率领的最后一支部队其实不足五千人,因为还是有人迟到了。客卿灶不等部队到齐,就按计划押着辎重启程,只留话给陕县县令,命令还没有到达的部队兼程追赶。 先到的北线部队部队在洛阳休整了几天,待南线前军出来后,立即出发,出氾水,占领荥阳,接引大军源源东出。这时,渑池和宜阳的快报才得以发出:秦军出关,欲往陶。而这时,韩国的态度已经不重要了。 大军到了荥阳后,停了几天,征集船只,同时派出行人向魏通报自己是穰侯的士卒,将假道前往陶邑。同样在大梁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之前,兵临卷城城下。以后的行程几乎是同样的模式:行人在前面借道,大军乘船随后拥至。一路顺畅地经济水进入菏泽。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