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羯石初露 (第3/8页)
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块之间。 大画家顾恺之,也曾在王衍的画像上作赞词,称赞其人品如青山耸峙,千仞壁立。 在古代,特别是科举制度诞生之前,盛名即是最好的升职器。金光闪闪的一代名士王衍,成功跻身西晋最高权力层,曾担任中书令、司徒、太尉等国家顶级要职。 然而,名士却并非一定是称职的治国之材,王莽、谢万、李煜等人都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。王衍的治国能力如何?从一个来源于他本人的成语可见一斑。 信口雌黄。雌黄,即鸡冠石,黄色矿物,常用作颜料。这玩意儿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用处,古人用黄纸写字,写错字时可拿它当天然涂改液用,涂抹后改写。因此,信口雌黄就比喻不顾事实、随意改动观点,随口乱说。 王衍崇尚玄学,乃一代清谈名士,喜欢诡辩、瞎扯淡。 一个人的口才如何,往往能影响其他人对其能力的判断。众所周知,美国总统的选举,口才如何往往能决定选举的成败。同样,在中国官场,一个口才好的人,也往往容易得到提升。 以大贪官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某忠为例。此人,既非出身于名牌高校,也非官二代、富二代,升迁速度之快却令人咋舌,原因就是缘于其绝佳的口才。而其绝佳的口才,来源于他的一段特殊经历--他曾经唱过一段时间的大鼓戏。 口才绝佳的王衍,在洛阳碰到了吼功极佳的石勒。王衍见石勒没事倚在东门上长啸,并没把他当西晋版“大衣哥”来发掘包装。 当时曹魏和西晋政府的有眼光的高层人士,已经意识到糟糕的民族结构会对帝国的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风险,而清除掉胡人中的豪杰是他们维系社会治安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手段。三国末年的鲜卑首领柯比能就是因此领的盒饭,被时任幽州刺史王雄派三国第一刺客韩龙刺杀。 而巧合的是,王雄有个孙子,正是王衍。 “刚才那个胡人小孩,我听他的声音,感觉到有突出的志向,恐怕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,赶紧把他抓来”。王衍不愧是名士,执政能力高低暂且不论,esp第六感超强,也可能是当年爷爷派人刺杀柯比能消除鲜卑政权威胁的经历,给了王衍类似的启示,他坚决下达了对羯族人石勒的捕杀令。 石勒仓惶逃脱,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逃脱避险。王衍与石勒的这次邂逅,很偶然,但却被历史记了下来,并多次作为典故在后世出现,证明了这次邂逅的历史影响力。 一是,被写进了唐诗。唐朝诗人司空图有诗云: 石勒童年有战机 洛阳长啸倚门时 晋朝不是王夷甫 大智何由得预知 二是,这个典故,还救过唐朝大魔王安禄山的命。 安禄山没成气候之前,某次吃了败仗,损兵无数,按照唐律该斩。其上司兼伯乐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为甩锅,把安禄山押解到了京师,让唐玄宗处置。唐玄宗仅仅是免了安禄山的官职,让其戴罪立功。宰相张九龄看不下去,据理力争,唐玄宗就引用了王衍与石勒这次邂逅的典故为安禄山开脱:卿家就不要学王夷甫看石勒了,免得陷害了忠良。 不知是不是李隆基酒色过度乱了心智,他的这个比喻显然十分不恰当,如果张九龄是王衍,那么安禄山就是石勒,日后肯定会造反。而最终的结果,众所周知。 副国家级的王衍,没抓着最多算副村级的石勒,后反被石勒所擒杀,历史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,这点后叙。 魏晋以来,并州,即现在山西省大部及邻近的河北、内蒙的部分地区,汉族官僚地主们都拥有许多佃客。所谓佃客,就是世家豪族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,而佃客中有很多是胡人。 石勒,自从从洛阳逃回后,正式接班父亲成了部落的村长。相比于父亲石周曷朱管理村人的简单粗暴,石勒管理村子恩威并用,很得人心,在同族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。 再得人心,威望再高,也不过是个不在编的正村级干部。作为全村的希望,石勒肩负着带领全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。几分薄地,没有牲畜,农产品价格也不高,卖切糕烤羊肉串做生意又无本钱,政府也没派驻村扶贫干部下来,这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如山一样死死压着这个不大的羯族村落,如何脱贫? 跟其他族的胡人一样,集体外出打工去吧。于是,石勒成了全村的希望,带领村里的劳动力走上了外出打工的生涯。打工的第一站,汉族地主郭敬家。 郭敬,太原郭氏,属于中小庶族地主家庭。石勒带领几个同村人在他家做佃客,好在郭敬认为石勒不同于一般人,对其另眼相待,在困难时还能对其予以周济。一念善心起,天堂已诞生。郭敬这一无心之举,也为自己和家族在日后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