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八章 入城风波(下) (第3/4页)
重新进攻河中之前,先下手为强,拿下吐火罗,从吐火罗威胁呼罗珊,让他们有后顾之忧,不敢全力进攻河中诸国。”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 说完,李庆安取出他写下的洋洋万字的述职报告,呈给李隆基,“陛下,怛罗斯之战的详细过程和臣所有的计划都在报告中,陛下可以慢慢详读。” 太监鱼朝恩上前接过奏折,转给了李隆基,李庆安的眼角余光迅速扫了御书房一眼,他觉得有些奇怪,怎么高力士不见了,变成了鱼朝恩? 他不知道,高力士已经被李隆基打发去检查返回长安的进展了,李隆基在接见李庆安时,不希望高力士在场。 这时,李隆基已经翻开述职报告,正在看李庆安战后对粟特各国的处置一段,他有些好奇地问道:“你报告中说的这个联席会议是什么意思?” 李庆安笑道:“陛下,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让粟特各国团结起来,共同对付大食,以免他们各怀心思,最后被大食各个击破,河中地区抗击大食不能完全依靠唐军,主要还得靠他们自己,其实安西军不仅要对抗大食,还要防止吐蕃和回纥的侵袭,战线很长,所以这次臣回长安述职,也是想向朝廷提出一些建议。” “说说看,你有什么建议?” “臣有三个建议!” 李庆安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道:“第一是希望朝廷能将安西都护府迁至碎叶,以碎叶为中心,这样不仅可控制安西北庭,更能南下吐火罗,西至河中,全面兼顾。” 李隆基沉吟片刻,李庆安西迁安西都护府的方案应该说是符合当前的形势,倒也可行,不过这件事还须政事堂讨论。 “那第二个建议是什么?” “陛下,第二个建议是加大汉人向西域移民,臣以为我大唐对岭西始终不能长期控制的原因便是岭西除碎叶之外,其余地方基本上无汉人,这才导致这些地区对大唐没有向心聚合力,相反,若汉人大量西迁,他们就会把中原的文化带到岭西,使岭西逐渐汉化,这样,我大唐便能长期控制西域,不再有小国们离心背叛之忧,同时也可以减缓中原因土地兼并而造成的矛盾激化。”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说中了李隆基的心事,最近一两年因土地兼并引发农民造反的事层出不穷,各地不断传来失地农民占山为王、落草为寇之事,令朝廷焦头烂额,如果真能通过移民减缓中原的矛盾,这倒是一个良策,不过杨国忠也不停地提醒他,不能让李庆安控制的人口太多,那样他拥有的兵力就会更加暴涨,从而引发严重后果。 也罢,这件事再交给政事堂讨论,他不想太过问,李隆基便笑道:“那第三件事是什么?” “陛下,第三件事是一件小事,臣恳求陛下允许银钱在大唐流通,这件事虽小,却事关安西数万将士的切身利益,臣恳求陛下考虑?” “为何事关安西将士的切身利益?”李隆基有些奇怪地问道。 “自陛下放权安西铸钱,以支付给安西的赏赐和军费,但实际上,安西的铜料很少,每年铸造铜钱最多三万贯,而陛下给安西军的赏赐已经到六十万贯,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臣便决定铸造价值更高的银钱来支付赏赐,岭西银矿颇多,银的产量要远远大于铜,所以臣铸造了三万贯的银钱,用于支付赏赐,可安西物资缺乏,要通过商人从中原到来,如果这些银钱不能在内地流通,商人们就不会接受银钱,这样士兵们手上的赏赐便成了废钱,这就会极大影响士气,臣迫不得已,只能恳求陛下下旨放开金钱和银钱在中原流通。” 下旨放开金银钱在中原流通,对李隆基来说,确实是小事一桩,大唐在建国之初,便铸造了一批金银钱,就是准备配合铜钱流通,只是因为量太少,所以流通不起来,他现在关心的倒不是金银钱的流通问题,而是李庆安一年能采炼多少银子?能不能每年进贡朝廷一部分? “大将军,下旨放开金银钱问题不大,可朕担心量太少,没有什么意义,朕就想问你,安西每年能采多少银矿?能否帮忙解决一下朝廷的财政困难?” 李隆基的思路在李庆安的意料之中,他当然愿意输银给中原,从而逐渐掌握大唐的经济命脉。 “陛下,安西由于人口稀少,矿工不多,所以一年采炼白银的产量是十五至二十万斤,臣在保证军费开支的前提下,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