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贯之 (第2/5页)
都是明朝国势极强的时候, 嘉靖通宝有些好钱,用的是滇铜,而且含铜量达九成。 永乐通宝也不用说,倭人特别的喜欢,不然织田信长也不会将永乐通宝的图样绣在了部队的旗帜上。 而嘉靖钱更好,在民间交易上,嘉靖通宝甚至可以四百文兑换银一两。 其余则要六七百文兑一两,有些朝代甚至只值八九百文一两。 为何好坏差距这么大,就在于铸钱的含铜量和做工上。 比如五成铜与六成铜的铜钱在民间交易价格自是不同,但官价都定八百文兑一两白银, 谁说得算? 什么叫法偿性? 因此有的皇帝登基后,国库不富裕的,就将钱铸得稍差一些,含铜量稍低一些来割羊毛了。 不仅明朝如此,汉朝时用荚钱取代秦朝的半两钱,有种五分钱只有半两钱五分之一重,但也称作半两钱, 不仅国情如此,古罗马银币最低也至百分四。 而林延潮定这八成银两成铜的标准,被称为既心怀社稷,又体恤黎民也是由此而来了。 七成银就有些割羊毛了,而八成银正好,对于老百姓而言也是便利的,因为对他们而言,少了火耗的费用。 州县的火耗是多少? 有良心的地方官员,一两银收两至三钱,没良心的地方官员,一两银收四至五钱的都有。 而银钱一出,等于明朝中枢将铸币权收到了手里。 事实上银钱改革也算迫在眉睫,商品经济不发达时,如秦汉朝时,可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。 到了宋明朝时,铜钱则不够用了。 曾有句诗是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’,若一个人真有十万贯钱,别说骑鹤上扬州,必须骑辆挖掘机去扬州才行。 明朝时,特别是万历年间,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,交易动则多少多少白银,抱着一大捆一大捆铜钱买东西已十分不便利。故而大面值白银才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。 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到一个地步,则使用价值更高金币为流通货币。 再以明朝日本而言。 明朝缺银,不仅因产银数量少,主要商品经济发达,民间用白银计价已是十分普遍。而倭国则不然,他们并不富裕,民间交易使用主要还是小面额的铜钱,而金银比较少。 更重要是明朝实行一条鞭法,民间一切以白银缴税。 当时明朝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甚至连铜钱都不愿收,导致民间百姓兑换白银极贵。 这一直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才出了规定,百姓一两以上缴白银,一两以下允许自便。 赵士祯想到这里,不由叹服道:“阁老之深谋远虑,远非我等所能及也。倭国银贱铜贵,而本朝铜贱银贵。两百文永乐通宝在倭国就能兑银一两,朝廷通过对倭之易,银两自可滚滚而来。” “之后阁老再将银两铸成银币,如同将火耗之费归为国有,此实为一举两得。” 徐光启点点头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 紫禁城内。 天子读着张位的奏章,嘴边微笑。 “废除天下藩王,州府铸币之权,省火耗之费!统一归于朝廷所有!真煌煌之见!好个张位!” 天子抚掌大笑。 张诚笑道:“而今杨镐麻贵蔚山小胜,倭人即胆颤求和,看来东事平定已在反掌之间,这既是前面将士用命,也是次辅运筹帷幄之功啊!如此不久倭银可源源不断输入我上朝了。” “说到此,倭国银贱铜贵,本朝则反之银贵铜贱,此事当初临淮侯怎么没有告诉朕?”天子皱眉问道。 一旁张诚等人不知怎么回答。 临淮侯李言恭乃明朝功臣李文忠之后,与兵部尚书宋应昌一起总督京营。李宗城作为其子,被石星保荐为朝鲜倭国宣慰使,负责之前明朝,朝鲜,倭国三边市易之事。 结果李宗城多次上奏,倭国不恭,朝鲜不顺,言他们与朝鲜,倭国市易屡屡赔钱贴钱。 但天子一看,倭国银贱铜贵,明朝则银贵铜贱,就是让一头猪去都能赚钱,结果李宗城却报上来亏钱,这是人不如猪? 张诚等人知道海贸之事并不是败在临淮侯一人身上,但勋戚还是不要得罪为好,而且他们这两年还收了他们不少好处,本着拿着办事的原则,替他们好言开脱了一番。 对于这些宗室勋戚,天子也不愿意太细究转而道:“张位还言,本朝钞法,每钞一贯,准钱千文,银一两;四贯准黄金一两,也就是四两白银兑金一两,后改作五两白银兑金一两,但在番邦那边却是十两白银一两金,甚至更贱。” “因此不少本朝奸商以金易银,令本朝金黄多流落于红夷之手!” 张诚在旁道:“多亏次辅忠心谋国,为陛下揭此事大弊,否则不知要让那些夷人,奸商得逞到什么时候。” 天子点点头道:“从朝鲜设镇,至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