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根源 (第2/2页)
不错。 可你他喵的有近六百万两银子修房子,给孙承宗加强辽东防御他不香吗? 这作法和西太后有什么区别? 而且即使是五百九十五万银子,能从哪儿来? 只能减少在辽东和九边的投入上省出来。 这就是孙承宗和天启的根本矛盾。 作为天启的身边人,阉党当然明白主子的心思。加上政治上的矛盾,让他们立刻发动了对孙承宗的攻势。 用到口号嘛,就是那个。 【靡费无数,了无寸功】 并且这个口号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了。 因为孙承宗到了辽东后,确实不打仗。 可一个大战略的实施,要想建功,必然是数年、十数年甚至要数十年才能看到回报的。 孙承宗因此而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。 为了缓解“天下人”的质疑,孙承宗不得不动用还未成型的军队,草草地发动一次攻势,希望能够缓解天下悠悠之口。 这就是导致孙承宗下台的柳河之败。 其实柳河之败的结果,对明朝来说并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,辽东的态度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。 孙承宗的战略如果持续下去,后金依旧找不到任何的出路。 但这场败仗让孙承宗下台了,他制定的十面围困的战略,也由于阉党的为反对而反对彻底流产。 不但如此,阉党更是将手伸向了辽东。 结果袁崇焕和王之臣督抚不和,重现了当初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情形。 袁崇焕怒而辞职,本来好好的辽东局势一泻千里,再无挽回的余地。 同时随着朝中东林党的溃败,天津巡抚李邦华、登莱巡抚袁可立也不得不下台。 没有了袁可立的全力支持,毛文龙也就成为了无根浮萍。不但没有守住辽东半岛,也只能坐视朝鲜被后金逼降。 他自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孤岛,完全失去了对后金的牵制作用。 可以说,到了这个时候,毛文龙在军事上已经到了尽头。 后世那些认为困守皮岛的毛文龙能牵制后金的人,就和常凯申觉着卫立煌只要带领沈阳的国军西进、就能解锦州之围甚至战胜我军一样,全都是想当然罢了。 在许多人的眼中,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,就是数字那么简单。 好像有十万大军,就能发挥出十万大军的实力。 完全不考虑战斗力的。 毛文龙要是真的能够牵制后金,还需要看着后金逼降朝鲜,又丢了辽东半岛? 还不是因为打不过。 崇祯元年,各地明军因为欠饷哗变,源头就是天启和阉党埋下的祸根。 不但导致了左良玉被罢官,最严重的是蓟镇门户大开,也为黄台吉的入侵埋下了伏笔。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,毛文龙虽然失去了军事上的作用,经济上也给明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。但他在政治上,还是有用的。 那就是后世他经常被人诟病的所谓投降后金事宜。 其实那些书信,只是毛文龙秉承明廷的意思,在与后金议和而已。 不但他在做,袁崇焕也在做。 所有说袁崇焕、毛文龙要投降后金的,其实都是故意黑罢了。 至于袁崇焕“五年平辽”的豪言壮语,很可能未必是平定辽东,而是让辽东平静。 倘若议和成功,辽东不就平静了嘛。 当然,这个说法没有任何根据,只是猜测。 不过毛文龙负责的议和事宜,终于在和后金八封书信往来后,彻底破产。 毛文龙和后金的书信往来,并不能作为毛文龙有意投降的罪证。因为他的这些行动,都有塘报上奏朝廷了。 这理所当然可以视作,其实明廷是在默许毛文龙和后金议和。 后世的许多观点认为,后金使者阔科的被抓,是导致崇祯下旨核定东江镇军饷的诱因。 但实际上,真正导致崇祯这么做的真正原因,是毛文龙给皇太极的最后一封信。 【阅汗来书,甚感不解。其骄恣失信,俾人生疑之处,我岂能不知乎?况议和之事,乃两国所愿,於两地有益之事。尔若不愿,则亦已耳!何以大言欺我?】 这样的话语,代表的意思只有一个。 那就是议和谈判彻底破裂。 至此,于明廷而言,毛文龙在政治上的用处也没有了。鹤城风月的明左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