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2章 火攻之计 (第1/3页)
柳絮的确有两件正事要说,首先是与杨纶有关,由于盖牟城和安市城、辽东半岛得益于娘娘城大捷、“千山碧沙河道”大捷、周法尚水师的剑指高句丽腹地、其北又有杨集死死盯着渊子澈,使其从战争前沿变成为内地;若是再用重兵镇守盖牟城安市城,那就是对人力和兵力的浪费,故而杨纶亲率一万五千名大军北上参战,而其副将便是白跑一趟的宗罗睺和薛万均。 杨纶这一万五千人在之前的作战计划中,本来负责游弋在外、牵制渊子澈,好让杨集心无旁骛的歼灭另外两路大军,只不过杨集精锐众多、进展太快;而杨纶又因为“千山碧沙河道”伏击战用去了一些时间,所以杨纶军尚未出兵之时,杨集就已经先后把杨贤军和董重军击溃于横山城、黎山城之外。 然而正所谓好饭不怕晚,杨集军在野外追逐着打了两场大战以后,兵马都有些乏了;而杨纶军的到来,恰好成为高句丽城战役生力军。 其次是斥候带来了高句丽城最新军情,从斥候掌握的情况来看,渊子澈和武台安兵力是六万名步骑,但是杨贤、董重兵败以后,也带着溃兵向其汇合,加上自己逃回去的溃兵,总兵力接近八万人;这也就是说,杨集之前所打的两场战斗,歼敌数量只有四万左右。 他们所驻扎的高句丽城南朝海城河北岸、东面黎山城、西靠建安城、北依烟筒山,但是因为高句丽城比较狭窄,且只是一座孤城,四将便把军队一分为二,由渊子澈和杨贤率四万名士兵驻军于城之东北的烟筒山山腰上,武台安和董重率三万多名士兵驻于城中。 回到中军大帐,杨集立刻召集众将议事,等一干大将尽皆到来,便将这两个军情说了一遍。 听完杨集的介绍,帐中一片安静,薛举见大家沉默思索,便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:“大王,敌军总兵力有八万左右,我军虽然不惧,但是如果强攻,我军必将付出惨重代价,末将认为强攻不可取,智取为上。” “大王,薛将军所言极是,末将也认为智取为上上之策。”王行本说完,向杨集拱手一礼,询问道:“但不知大王可有破敌良策? “王将军不用着急,待我们了解了高句丽城的情况再说。”杨集思索片刻,向斛律晋问道:“斛律将军,高句丽城和烟筒山的情况,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,你可曾了解?” 斛律晋在两场战斗之中,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大隋王朝的忠诚,更何况谁都知道高句城已是日薄西山、及及可危,只能跟大隋一路走到底了,除此之外,别无选择。 杨集也知道他此时不可能傻乎乎的叛变大隋,便率先询问这个熟悉辽东的辽东人。 斛律晋对辽东平原的地形了如指掌,他向杨集拱手一礼,说道:“大王,末将对这些十分熟悉。于我军现在位置、以及将要西征的情况来说,高句丽城算是一个战略要冲,它的位置正好卡在烟筒山与海城河之间,我军如果攻下高句丽城,便可长驱直入、攻打其背后的建安城。” “如果拿不下高句丽城,我们要想拿下建安城只有两个办法,一是渡过海城河,从南岸进军,然而建安城又在入辽口北岸,且由于下游水量大,我军又没有渡江船只;这将十分耗时费力。二是大军绕过烟筒山北麓,只是这将多出三四天时间的路程。” 斛律晋先从大局上介绍了高句丽城的重要之处后,接着又细致的说道:“烟筒山卧在平原之上,是一个西北、东南走向的平缓山丘;此山远而观之,似是寸步难行的茂盛山林,但是由于山上树木都是高大的松林、杉树,它们遮挡了阳光,使得地上干净无杂草。离我们比较近的烟筒山大营,便是位于烟筒山东南麓的半山腰上,而高句丽城则是在大营西南十余里外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