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、秉烛长谈(剧情/陆景云与陶筝的感情线) (第3/3页)
,陶筝忽然向陆景云道歉。 陆景云早就将那日的事忘了,虽然他当时的确是很生气,但这么些天过去了,他的气也已经消了,于是他满不在乎地说道:“其实你说的没错啊!先帝在世之时,我的确是他的男宠,白日给太子授课,夜里为先帝暖床。呵!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看不起我,因为连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……” “我没有!”陶筝急着解释道。“我没有看不起你。我只是好奇,自从在兄长那里听说了你与先帝的事情后,我便对你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。那时候我就在想,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男子,才能让一位帝王对他痴心不改、情根深种……” “后来呢?”陆景云端着茶杯目视前方,仿佛是在回忆往事。 “后来,我读了你作的诗,得知你曾是大梁朝开国百年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,更在新帝的登基大典上见到了你,我方明白……”陶筝说着说着又停了下来。 “明白什么?”陆景云追问道。 陶筝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明白先帝为什么会为你而着魔了。” 陆景云听罢也跟着笑了,“宫里的事,传到外边儿,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,我当年可并未像他们说的那样宠冠六宫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啊。” 陶筝没接这句话,却认真地问他:“你爱过先帝吗?” 陆景云想了想,回了四个字:“无可奉告。” 陶筝没有再问下去,只是很坦然地告诉他:“其实兄长并不肯让我随你来甘州,是我求了他半宿他才同意的……” “陶相很宠你啊!”陆景云感慨道。此时此刻,他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兄长,他的大哥陆景行也一直都很宠他。 “长兄如父嘛!”陶筝“嘿嘿”一笑,“我兄长比我大了整整十六岁,我爹去世的早,我娘在生我的时候也难产走了,二姐很早便入了宫,所以我其实是兄长一手带大的。兄长虽然总是训斥我,但我也知道他都是为了我好,他希望我读书当官,可我偏偏不爱读书,唉!陆大人,你一定从小就很会读书吧?能在那么多读书人中考上状元郎真得很厉害啊!我真得好佩服你!” 陆景云感慨道:“这世上有这么多人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。我同我大哥,从小就被父亲要求一人练武,一人学文,倘若人生真能重头再来,我想我会有不一样的选择。” 陶筝道:“我知道你大哥,曾威震四方的陆大将军嘛!只可惜他已经卸甲归田了。” 陆景云缓缓地放下茶杯,轻声说了句,“夜深了。” 陶筝站起身来,笑吟吟地看着陆景云:“没想到今日果真能同陆大人秉烛长谈一番,陆大人,你现在还讨厌我吗?” 陆景云也跟着站了起来,“陶将军,有时候还是挺可爱的。”看在那顿饭菜的份上,他没有直接赶走陶筝,但他还是有些不安,因为今夜同陶筝说的话未免太多了些,毕竟他们也才刚认识不久,还算不上很相熟。 “哈哈哈……”陶筝笑得弯下了腰,“陆大人今日倒是不说我幼稚了。” 陆景云见陶筝笑得孩子气十足,心中就很是感慨:陶家兄妹二人皆是玩弄权术的高手,但他们的这位小弟,却是如此的天真、单纯和简单,可见陶筝平日里被保护得有多好,必然是被放到了手心里宠着,也不知,这是福还是祸。 俩人又说了一会儿话,陶筝才依依不舍地告辞离去,陆景云简单地洗漱了一番,便熄灭蜡烛上床歇息去了。躺在床上,回想起晚间同陶筝的对话,他的心思忽然跳转到了自家儿子的身上。他的渊儿,将来无论是学文还是习武,他都不会干涉,一切全凭着孩子自己的心性来,“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”。他这辈子,过得太苦了,到了后辈这里,他什么都不求了,只要儿子平安快乐就好。 注释: “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”出自苏轼,全诗如下: “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 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” “乌台诗案”发生后,苏轼“九死一生”,被贬黄州期间,他的侍妾朝云生下一子,这时苏轼想着自己的人生际遇,便给儿子写下了这首诗,宁愿儿子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。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