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9 (第2/2页)
更何事焉 试题的大意是: 规定:“百姓中不饲养牲畜的人,祭祀时不能用牲,不耕种的人祭祀时不能用五谷,不养蚕的人不能穿帛制的衣裳,不织麻的人办丧事的时候不能穿衰麻孝服。” 这些都是使那些不努力生产的人感到羞耻,遏制那些游荡懒惰的人,希望人们开发衣食来源的一种方式。但是治理国家的规律,应当凭借人们感到有利条件使他们得利。假如驱赶那些百姓,勉强他们按周的法度行事,要求人们祭祀用的牲畜,五谷,穿着用的布帛,一定要由自己生产出来,恐怕物力有限,土地的条件也不适合种植经营各种物产,由此而导致供奉神的物品匮乏,败坏礼法,谁说这不是欠缺之处?况且让人们中午集市贸易,贩运以互通有无,又为的是什么呢? 洛炎凝神沉思,手中缓缓磨墨。 利用厚生,教之本也;从宜随俗,政之要也。 物尽其用,民得其养,是政策的根本;依顺土地之宜,顺百姓之俗,是施政的关键。 云:\"不畜无牲,不田无盛,不蚕不帛,不绩不縗。\"盖劝厚生之道也。 云:\"因人所利而利之。\"盖明从宜之义也。夫田畜蚕绩四者,土之所宜者多,人之所务者众,故举而为条目,且使居之者无游惰无堕业焉......由是言之,则致人之制,劝人之典,利人之利,三科具举,有条而不紊矣。谨对。 洛炎以三本经典中的具体法规并举做出答案。 第二道策问的草稿刚刚打完,便到了中午吃饭的时辰。 这伙食居然还没有会试的伙食好,每人一碗面,不过好歹给了个鸡蛋,也有温水。 洛炎小心翼翼的把考卷等物挪在一旁,不紧不慢的吃了饭,抬头想看看贺清章怎么样了,见一旁的宦官一直盯着自己,罢了,答卷吧,一直坐着腿都有些木了。 殿内静悄悄地,只有卷子的翻页声,答题落笔的沙沙声,洛炎再度投入到殿试中去。 最后一道策问题有关于“政令”,询问一道政令究竟如何做到利国利民。 洛炎以前世写论文的经验,分别从政令的重要性,政令实施的程度,适用的范围,政令实施的依据,政令独特的严肃性出发,引经据典,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。 待到将全部的回答誊抄到卷子上,仔细检查,条理清晰,文字工整,此时已是日落西山,洛炎交卷之后,发现已经有不少贡士答完走人了。 殿内不允许停留,洛炎走出宫外,不少马车在此等候。 贺清章倚在马车前,似乎在沉思,洛炎走到他眼前,晃了晃手,他才缓过神儿来。 两人也没多说什么,天色晚了,方管家忙招呼着仆人赶车回家。 又考了一天的试,两人也累坏了,回到家里,洛炎第一件事就是去上了茅房,殿试是允许在侍卫和宦官的陪同下去出恭的,但只要想想那画面,洛炎就觉得,自己还是憋着吧,能不喝水也不喝水。 作者有话要说: 注:殿试第一道策问来自唐贞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